他说,要想活得不后悔,就要选择自己所喜欢的,然后坚持一生只做好一件事——颜松柳:让每件陶瓷开口说话。“我不是个很会说话的人,但我想让我的每件陶瓷作品都能开口说话。”颜松柳的表白略带自我解嘲,其中却也不乏幽默感。颜松柳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 福州精美陶瓷,比之柯泳丽与庄晓阳,他的瓷艺路也走得更远:他的《一苇渡江》获得了*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传统艺术金奖并入选中国美术馆,他与人合作的《唐韵仕女》被选赠首访祖国大陆的中国**连战和亲民党**宋楚瑜,此外他还有**五金八银的获奖记录。颜松柳告诉记者,虽然并非出身陶瓷世家,然而他一接触到陶瓷,揉、捏、塑、雕间,一道艺术之门在不经意间打开,他就像被粘上似的欲罢不能。只要走进自己的工作室,颜松柳就如同置身于陶瓷雕塑的自由王国,在痴迷和忘我的状态中随心所欲地进行创作,拿捏在手里的泥巴如同钢琴家手底跳动着的音符。
晚清以后,随着封建王朝的没落和外来侵略,我国城乡经济遭受严重破坏,德化瓷业走向衰落。但是少数民间艺人如苏学金、许友义等在艰难岁月中,坚持制瓷事业、继承传统、锐意创新 福州陶瓷,其作品仍获得很高的评价。1915年,苏学金**捏塑瓷梅花,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优等奖。之后许友义创作的《木兰从军》、《关公》、《观音》等瓷雕作品 福州定制陶瓷礼品,先后分别获得在英国、日本和南京举行的国际和全国博览会的金奖。1930年,许友义师徒为仙游龙纪寺特制的瓷塑《五百罗汉》,形态各异、行动逼真,亦为中国瓷坛**的珍品。
新中国成立后,德化瓷业生产获得了新生。特别是**以来,全县瓷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。1999年全县有陶瓷企业1100多家,从业人员8万多人,初步形成了传统瓷雕、西洋工艺瓷、日用瓷三大陶瓷产品体系。也涌出了一批陶瓷名企,如佳美集团、冠福集团、顺美集团等等!也使很多大企将分公司设至美国、德国、英国等等国家……2001全县陶瓷产值38亿元,占全县经济总量的69.72%,陶瓷业纳税占全县税收总额的50.11%。2003年陶瓷产值达53.1亿元,出口交货值达42.1亿元。1993年 福州陶瓷礼品,*委员长任**时题词德化名瓷,瓷国明珠,高度概括了德化陶瓷在国内的影响和地位。1996年3月,德化县被**发展研究中心农村发展研究部等单位命名为“中国陶瓷之乡”。**以来,德化人民充分发挥山多、水足、矿富、瓷美四大优势,大力实施大城关发展战略,成功闯出一条山区经济发展路子,全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,社会事业*进步,继1996年被**发展研究中心命名为“中国陶瓷之乡”之后,2003年又被称评为“中国民间《陶瓷》艺术之乡”,“中国瓷都德化”。